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浙江桐乡试验党员净化 设十大红线 评定230名不合格党员

近日,浙江桐乡开展了党员“净化工程”,截止目前,桐乡市共有36425名党员参与了“净化工程”,评定出230名不合格党员,其中12名党员作诫勉处置,189名党员限期改正,9名党员作劝退处置,20名党员作党内除名处置。

“我要强调,不能叫做清党,我们这个是净化工程。”这是董树华在8月26日接受采访时开口的第一句话。作为中共桐乡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他无奈地看着网络舆论将“净化工程”称为“清党行动”。但他无法否认,这确实有点“清党”的意味。

在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对此事发声后,桐乡的“净化工程”便从幕后走到了聚光灯下,这让当地官方始料未及。

党员净化桐乡试验 评定230名不合格党员

对于中共桐乡市委组织部来说,进行“净化工程”是响应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延升工程,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的组成部分。

“十八大还没提,我们就开始做了,当时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响,毕竟有点敏感。”中共桐乡市委报道组组长王亚说道。

在王亚看来,桐乡当时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孰不知却引发热议,更不曾想到中央也会关注此事。

截止目前,桐乡市共有36425名党员参与了“净化工程”,评定出230名不合格党员,其中12名党员作诫勉处置,189名党员限期改正,9名党员作劝退处置,20名党员作党内除名处置。

走在前面

从无到有,又是试点,这让梧桐街道党委书记蒋南强心里有点发慌。

“没有方向,没有头绪,一切都要自己摸索。”蒋南强说,梧桐街道的试点“净化工程”源于中共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的想法。

2012年3月,在梧桐街道调研时,卢跃东听到了一些说法,称基层的党员干部素质低下,觉悟还比不上群众。回来后,他便决定从梧桐街道开始,进行“净化工程”试点,卢跃东的决定让蒋南强压力很大。

“你要自己去开创一套规章制度,具体的细节再由组织部进行指导,相互配合。”蒋南强说,组织工作最难做的就是人的问题。

根据经济观察报获得的文件显示,“净化工程”除了要填写党员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外,每次组织间的谈话都要记录在案。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平时表现填写党内民主测评表、群众民主测评表、党员不合格表现党内民主测评表和党员不合格表现党内群众测评表。

“为了这些文件和表格,我们街道所有的干部几乎吃睡在办公室,”蒋南强说,这些表格花了整整1个多月时间。

2012年6月,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后,桐乡市委决定以梧桐街道为试点的“净化工程”行动在全市全面开展。经过半年多的“试验”后,该行动在干部当中反响甚好,一些百姓也写信到市委叫好。

2012年12月14日,桐乡市委正式下发了桐委〔2012〕34号文件《中共桐乡市委关于实施“净化工程”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行意见》(下称意见),文件要求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党员“进出口”机制,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稳步推进全市“党建高地行动计划”实施。

桐乡市全市党员干部每月都要完成“三会一课”,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另外,所有党员干部还要遵守“约法三章五必须”的管理,确保党员队伍思想纯洁,其中三章即党费按时交、组织生活准时过、重大事项主动报;五必须为:向党述职、必须积分管理、勤学党章、亮明身法和争当义工。

“首先你要有个认识,你是个党员,思维就不能和群众一样。”蒋南强说,在认识到位后,就是要严格把控进口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申请入党,如果经过大家审查,有三分之二不同意的就不予入党。

清退机制

中共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即已明确指出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桐乡“净化工程”此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就是清退机制。

按照蒋南强的描述,在出口关,将设有十大红线规定,一旦触发就将视为不合格。“我们是来真格的,不是开玩笑的,”蒋南强表示,在处理和评定初期,一些党员干部并没有太在意,直到组织上动真格了,才托人来说情,打电话疏通,但都被他强硬地顶回去了。

2012年6月,桐乡市委决定以梧桐街道为试点的“净化工程”行动在全市全面开展

根据经济观察报获得的文件显示,这十大红线规定分别是:一、不坚持党的路线方针,造谣、歪曲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二、组织观念淡薄,不交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服从组织命令;三、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四、违反计划生育;五、拉帮结派、思想作风不正派、打击和侵犯公民和党员民主权利的;六、煽动群众上访集会的;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以伪劣商品骗取钱财的;八、弄虚作假的,产生恶劣影响的;九、参加邪教组织,带头从事迷信活动,屡教不改的;十、不遵守社会公德、不赡养父母子女,聚众赌博淫乱的。“对于不合格的党员,一般都是进行分类处置,”董树华说,一旦被视为不合格的,并非一棒子打死,而是给予他们一年的时间改造,再经过“四评一审”的办法,最后再进行处置。“首先要个人自评,然后经过群众测评,支部评议和党员评定,最后才是党委审议。”董树华介绍,只要群众测评合格率不超过30%,支部评议不合格率超过50%,党员评定不合格率超过50%的党员,经过党委核实后,再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审定。

如何评定一名党员合格与否呢?

 

8月27日下午,梧桐街道组织委员张绪江代表组织到九曲社区与被除名党员张剑(化名)谈话。虽然张绪江表示,组织只是暂时对其除名处理,以后还有机会再回到党的怀抱。但是张剑拒绝了张绪江伸过来的“橄榄枝”,以冷漠的态度回应了组织上最后的“救赎”。“既然组织都把我除名了,而且我确实也比较忙,我同意组织的处理,就这样吧。”张剑认为,自己实在忙碌,不可能做到“净化工程”里要求的那些,还不如离去。

“四评一审的目的是严格准确地评定每一名党员,畅通出口环节,从而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同时,也能让普通党员立足自身,完善自我,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梧桐街道党委书记蒋南强表示。

不管怎么样,媒体是一波接着接一波地来,而所有的焦点也都在清退机制上。对此,蒋南强是忧喜参半。忧的是毕竟这只是个探索,从中央到省里再到市里虽然没有认可,但也没有反对,而媒体的聚焦点有可能会导致负面效果;喜的是,这个大胆的尝试赢得社会一致好评和认可。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清退机制并非外界所认为的完全清退,它只是暂时将党员清理出党员队伍,在其改正后仍然还有会回归党员队伍。对此,董树华认为,我们最终倡导的治病救人,而不是“清除”。

能走多远

除浙江桐乡市开展清退党员机制外,山东寿光、湖南龙山和福建平和也陆续开始了清退党员机制,只是部分还在内部试行,并没有走向公开。

中国社科院2010年曾受中组部委托对党员队伍规模做相关调研,调研报告中建议:必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规模,严格控制党员数量。

参与调研的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与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志刚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发展速度一度很不平衡,而每一次高速度发展党员都存在党员标准降低的问题,少数低质量党员进入党内。相比数量规模,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显然有待加强。

“现在的情况,实际上已经开始控制党员发展速度。每年组织部门都会提出意见,对该年发展党员的数量大致作出规划。”陈志刚说,严把“入口”,是为了切实提高党员质量。

据陈志刚统计,工人、农民党员在总体上仍占多数,但其比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优化结构一直在说,实践怎么去操作,面临一些困难。”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党不会一下子把“进口”堵紧,更不会关起门来,但一定会更重视党员超大规模带来的问题。在中组部召开的一次内部座谈会上,他曾直言,过去党员高标准,“一人当有一人之用”,现在党的规模这么大,管理起来是否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也认为,总量控制之外,党员队伍的结构和标准也是重点。

在邓聿文看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我建设和自我完善。比如,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共就一直在重点推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两者的关系来讲,纯洁性应位于先进性之前,没有纯洁性就没有先进性,先进性是通过纯洁性体现出来的。因此,执政党要成为一个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前提是党自身要纯洁。从这个角度看,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是一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共产党是政治组织,不是政治俱乐部,纪律是组织的根本保证。”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辛鸣认为,不能让一小部分不合格党员绑架了全党,“不要怕处置不合格党员会影响党的形象,没有杂质的钢才是好钢;也不要怕严格要求会缩小了政党的规模,政党的战斗力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